闽山苍苍,闽水泱泱。与闽山一样苍翠、闽水一样流长的是福建基础教育,在福建基础教育之后,有默默为她助力的福建教育学院。

福建教育学院成立于1956年,半个多世纪来,伴随着共和国走过的峥嵘岁月,经历了创业的艰辛、道路的曲折、奋进的探索。2008年,省委省政府确立学院新时期的定位功能,“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服务,为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服务,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服务”,成为福建教育学院的行动与追求。             


任何一个国家的发达强盛,既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离不开强大的精神支撑: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进步,既有赖于物质文明的积累,同时也有赖于精神文化的成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样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创造奇迹,也要在精神文化上书写辉煌,通过进步的核心价值观引领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我省支教教师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怀着“用一年的时间,做一辈子难忘的事”的信念,克服种种困难,发挥所学专长,为支教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做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贡献,受到了支教地区领导和群众的赞扬和肯定。

  艰苦的支教工作培养了支教教师矢志育才的顽强意志,提升了支教教师的思想境界和工作热情。他们在平凡的支教工作中,谱写了一曲曲精彩动人的乐章。支教教师以独特的视角,用镜头捕捉并记录下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和所见所闻。他们的作品,体现了各级领导关怀,也展示出支教教师风采和丰富的支教历程。一幅幅作品或激情满怀直抒胸臆,或平凡朴实令人感动,为我们讲述了—个个鲜为人知又感人至深的支教故事。
  让我们走近支教,—起感知,—道领悟,为了我们的事业,为了我们的理想。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以来,道德,这个充满感性的字眼,吸引着全社会关注的目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这些闪现频率最多的关键词裹挟着一股强劲的温情,给人们的心田撒下一片甘霖。全国上下,学习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热潮相继掀起,提倡文明、宣传道德的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崇尚道德、传承道德之风蔚然形成。

  无论我们身居何职,身处何处,我们都要讲善良、勇敢、坚韧,将爱心、孝心、责任心,将诚信、奉献、使命,用质朴的话语、厚重的承诺、执着的信念,为新中国树起一杆新的道德标尺,一面新的道德旗帜。
  道德是一种财富,需要我们精心呵护;道德是一种精神,需要我们不断发扬;道德是一种火焰,需要我们添禾加柴;道德更是一种力量,需要我们共同传递。

            


  礼仪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讲究文明礼仪也是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我们国家软实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始终教育我们要知礼、懂礼、守礼、用礼。文明礼仪可以帮助我们规范言谈举止,学会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尊重;架设友谊桥梁,通向成功之路。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际交往日趋频繁和密切,文明礼仪作为交往的润滑剂也愈加显得重要。如今的人类社会是以文明、和平、发展为主流的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日渐频繁、密切。在交往与合作过程中,人们的礼仪是否周全,不仅显示其修养、素质的形象,而且直接影响到事业、业务的成功。一个注重自身修养,重礼仪的人才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有用的人、品学兼优的人。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要不断学习文明礼仪,完善个人道德修养,大力推进社会公共文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当今信息社会,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上网群体,在心理特征、知识结构、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他们精力旺盛、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但也是人生最为脆弱和不稳定的时期。现代青少年面临着种种冲突和矛盾,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困扰,并对他们的网络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已经占到青少年网民总数的一成多,另有约13%的青少年存在网络成瘾倾向。可见,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已经不容忽视,无论对于社会、学校还是家庭而言,如何有效开展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干预和预防都是十分必要的。

         


福建籍体育冠军

              

 


    大爱无疆,师德有魂。他们躬身三尺讲台,选择了大爱,选择了奉献,选择了缄默,他们如星辰,远观是一盏引路的灯,近看是一团燃烧的或;他们如百合,绽开是一朵飘香的花,凝聚是一枚含笑的果。不管远近,每个闪烁的名字都宁人高山仰止,有形有光有灵,镌刻着对学生的爱,对岗位和事业的爱,对真理的爱。
    古语说“人人皆可为尧舜”。杰出人民教师的境界和卓越,我们也许不能至,但心永远向往之,脚步永远追求之。让我们铭记“学高为师,身正乃范”的校训,携手躬身前行,为办福建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为学院美好的未来,凝聚信念和力量,共同创造辉煌业绩。            

 


    大爱无疆,师德有魂。他们躬身三尺讲台,选择了大爱,选择了奉献,选择了缄默,他们如星辰,远观是一盏引路的灯,近看是一团燃烧的或;他们如百合,绽开是一朵飘香的花,凝聚是一枚含笑的果。不管远近,每个闪烁的名字都宁人高山仰止,有形有光有灵,镌刻着对学生的爱,对岗位和事业的爱,对真理的爱。

    古语说“人人皆可为尧舜”。杰出人民教师的境界和卓越,我们也许不能至,但心永远向往之,脚步永远追求之。让我们铭记“学高为师,身正乃范”的校训,携手躬身前行,为办福建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为学院美好的未来,凝聚信念和力量,共同创造辉煌业绩。              

 


    千年学府,弦歌不绝,文化根系,枝繁叶茂,树人无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福建书院,始于唐盛于宋,犹如榕树之根系,维系着闽文化千年传承和枝繁叶茂。时过境迁,历尽沧桑,至今福建书院并未因历史的嬗变而湮灭沉寂,仍以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特有的历史韵律滋养和影响着八闽教育思想与方式。 
    古代书院教学多采取自学、共同讲习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主要是通过教育、交流思想心得和诵读古文,培养人的学问和德性,传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今采编整理《福建典型书院》并展览,期许我们辩证地摄取古代书院教育之精华,身体力行学院“研训一体”的教风和“知行统一”的学风,为做强做大福建教育学院,服务福建基础教育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